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糧食生產的主要載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堅守**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堅守耕地紅線”。這是十三五規劃建議,2016年聚焦三農的一號文件正式公布於眾。其中與農資人息息相關也是這兩年的熱詞的“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尤為相關。
藏糧於地在於養地
中央提出的藏糧於地戰略專家解讀是將土地培育放在重要位置,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將會加大新型肥料產品的推廣。專家指出“我國依然麵臨肥料施用不合理、化肥利用率偏低,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肥料撒施的傳統施肥方式以及農民想作物高產而多施肥料的錯誤方式造成大量的肥料浪費,撒施的肥料並沒有被作物吸收,而是揮發到空氣中,造成大氣汙染,隨雨水淋溶,造成水體汙染。
如何藏糧於地,如何養地呢?專家提出從兩個角度去解決:(1)施肥方法的改進:傳統施肥方法盡管方便,但是對於農民來說一方麵是浪費肥料,另一方麵會降低土壤肥力,作物產量下降。隻有改變施肥觀念,選擇正確的肥料、根據作物需肥規律適時施肥、因地施肥,才能養地;(2)肥料產品的改進:“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對於化肥生產企業不僅是挑戰也是機遇,各大複合肥企業加大新型肥料的研發力度,不斷開發新型環保產品,例如水溶肥、香蕉视频黄片下载料、控失肥、生物肥等產品都是國家大力推廣產品,不僅僅是炒作概念,而是實實在在對農民增產有效、改良土壤性狀的產品。
藏糧於技在於養人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總體上達到發展中國家領先水平,力爭在農業重大基礎理論、前沿核心技術方麵取得一批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農業科技推廣體係,對基層農技推廣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機構提供精準支持,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農技服務。推行科技特派員製度,鼓勵支持科技特派員深入一線創新創業。發揮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作用。
專家解讀以前農技服務基本靠農業技術推廣體係的人來完成,未來,將鼓勵更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直接與基層對接,同時也會鼓勵更多農業院校的學生,深入農業生產一線,在實踐中學習,並把所學的知識服務於農業生產。其次,對於文件中指出的“精準支持”,專家表示,這種“精準支持”更多指的是對設備、服務手段上的完善,是對農民進行農技知識培訓的加強,有望提供更先進、更實用的農技服務設施。過去農民種田大多靠經驗,而未來要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種田一定是要靠科技。
提高糧食單產,實現田網、渠網、路網“三網”配套,提升農田排灌能力、農機作業能力、耕地生產能力,推進農業信息化,發展現代農業,都要依靠科技的力量。習近平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香蕉视频WWW网站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矛盾和問題是科技創新的導向。
“糧”來自於良田、良技,千裏沃土藏著食糧,藏著豐收和希望;科技之光點亮糧食生產,點亮全麵小康。發展新型肥料才是王道!